作者:荷蘭皇家德赫斯公司駐禾豐技術總監(jiān) Jan Cortenbach
據路透社報道,中國2021年屠宰超過6.71億頭豬。毋庸置疑,其中一半都是公豬,或者準確地說,曾經是公豬。由此計算,中國每年出欄公豬的數(shù)量超過3.35億頭,所有公豬基本上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物理去勢了。
之所以要對公豬進行去勢,是因為公豬到了初情期以后,體內會生成一種天然的信息素(雄烯酮)和腸道產物(糞臭素),因而使公豬有一種難聞的氣味。許多人難以接受這種氣味,甚至有人說像臭襪子的味道,特別是在烹制公豬肉時散發(fā)出來的那種氣味,讓很多人望而卻步。雖然這不是一個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,卻是一個涉及豬肉品質的問題。這種特殊的氣味被稱為“公豬異味”,目前主要是通過物理去勢的方法解決。
這種異味主要出現(xiàn)在性成熟的完整公豬身上。根據年齡、品種和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的不同,超過50%的完整公豬豬肉在煮熟時會產生中度或強烈的異味。
在英國,如果公豬在80-90公斤出欄,養(yǎng)殖戶就沒必要對豬進行去勢。但是在中國或美國,公豬實際出欄重比英國高得多,所以需要通過去勢來避免豬肉產生異味。但是對于公豬來說,去勢的過程異常痛苦。
公豬去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,公豬不僅會對其它育肥豬產生很強的攻擊性行為,也會增加賣豬以及屠宰時的難度。
公豬的去勢指移除公豬的睪丸,在豬舍中通常使用無菌刀操作。整個過程進行得很快,而且通常不會對動物進行緩解疼痛的操作。McGlone 和 Hellman (1988) 通過試驗證實,去勢手術后的疼痛持續(xù)時間超過3個小時。雖然麻醉可以緩解疼痛,但是藥力消退之后,疼痛還會回來。并且麻醉的起效需要一定時間,如果給予動物止痛藥則會增加額外成本。所以從商業(yè)角度考慮,這種做法并不可取,但是從動物福利的角度考慮則應該施行。正如《動物的5個自由》中的兩點所說的那樣:應防止動物生病或受傷,并確保它們在生病或受傷時得到迅速診斷和治療,因而使它們擁有免于痛苦、傷害和疾病的自由;應確保動物的生活狀況,當它們痛苦時及時治療,因而使它們擁有免于恐懼和痛苦的自由。很明顯我們現(xiàn)在的做法并不符合動物福利這些原則。
如前所述,年齡在公豬異味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。在性成熟之前對豬進行屠宰是可以降低異味產生風險的,但是從經濟角度考慮,過早屠宰并不劃算,在更大日齡和體重時才能達到最佳的料肉比和出欄重。出欄重低的豬僅用于制作一些特殊的瘦肉火腿,這些豬肉產品附加值較高但是市場需求量相對有限。
除了物理去勢外,其實我們也有其他選擇,比如使用化學去勢或免疫去勢。這種方法通過給豬打兩針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(GnRH),抑制性激素的分泌。
使用性控精液也是個好方法,但是目前這項技術還不成熟且價格昂貴。盡管這是個絕佳的辦法,但我個人不看好這種方法的應用前景。
公豬異味的產生跟品種也有關系:杜洛克發(fā)生率最高,而像長白、大白、皮特蘭這些白豬品種的發(fā)生率相對較低。一些種豬公司已經開始選育異味較小的品種,比如Topigs開始選育后代異味更小的母系品種。目前他們只有 4.5% 的出欄豬有公豬異味。因此,預計有公豬異味的出欄豬的數(shù)量將在五年內減半。更重要的是,選育后的公豬不會影響其他性能參數(shù)。由于歐洲的法規(guī)限制,育種公司近期才開始選育這種異味少的公豬。自 2022 年 1 月起,法國禁止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對雄性仔豬進行去勢手術,其他歐洲國家也有類似的規(guī)定。在荷蘭和丹麥,每頭公仔豬在去勢過程中,因使用麻醉(和鎮(zhèn)痛)產生的額外費用估計為 3-4 歐元(約 22-30 元人民幣)。
去勢并不是只有優(yōu)點。研究表明,閹公豬的生長速度比完整公豬慢,并且需要吃更多飼料才能達到相同體重。另外,與完整公豬相比,閹公豬脂肪更多瘦肉更少,因此在飼料轉化率上處于劣勢。相比于母豬和閹公豬,公豬開始脂肪沉淀的日齡要晚得多。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飼料對公豬異味的影響,提高蛋白質水平可以顯著降低異味的發(fā)生率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公豬異味和瘦肉率的負相關系來解釋,因為日糧蛋白水平的增加會提高胴體瘦肉率,從而降低公豬異味水平(Heyrmans等,2021 )。
綜上所述,我相信未來在飼喂更好的飼料(公豬母豬用不同飼料)和使用正確的品種(這一點也很重要)的情況下,養(yǎng)豬生產中將不再需要進行去勢操作,同時動物生產性能也能更好,比如日增重、料肉比、瘦肉率都會得到改善。